2005年10月7-8日於澳門舉行的「兩岸四地終身學習研討會」發表的論文。

論文題目:終身學習與澳門發展

 

一、終身教育的歷史與意義

  • 終身教育的歷史

聯合教科文組織於一九六三年已開始將終身教育列為國際會議的議題。負責提議案的保羅.郎格朗(法國教育家)基於過去數百年來,習慣將人的前半生為學習,後半生為勞動的思是不科學的。他認為教育應該是每個人從生到死的一生中繼續著的過程,因此應建立一個整體性的教育制度,方便任何年齡的人士在有需要時學習。至一九七零年「國際教育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大事發展終身教育,著手組織了四十九項與終身教育有關之工作,並出版了保羅•郎格朗寫的「終身教育入門」一書。至一九七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了它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所寫的報告書「學會生存」,此書至七五年已相繼被譯成三十三國文字,與「終身教育入門」同成為終身教育理論的代表作。

其實終身教育觀念早有著古老的歷史,我們中國古語就有云:「活到老,學到老」;日本亦很早就有稱為「修業一生」之觀念;傳統回教的教義亦素有「一生教育自己使自己完善」的觀念。但到了本世紀六十年代,終身教育發展到另一個新階段,至八十年代達到了高度的理論化及科學化,並成為一個全球性推廣之現代教育思潮。

  • 終身教育之意義

為什麼一個有古老的歷史淵源的教育觀念,至半世紀後半期又再次被異常重視并加以科學性的研究呢?歸根究底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經濟越來越急速之發展,科學技術一日千里之進步及知識更新換代之迅速有著直接的關係。傳統的學校教育已不足夠應付急劇變動社會之需求;全面性之教育制度須要衝出學校的概念而重新建立;教育亦不能止於將有限的知識及一整套不變之價值道德觀念,藉教師去傳授。現代化、資訊化、變動劇化之社會的教育,是要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適應能力及具主動性的「人」。因此「學」的概念在教育過程中比「教」的概念變得更為重要,教師之「輔助」及「引導」角色亦比傳統的「傳授」角色更重要,而終身教育是強調教育制度要保障任何年齡的人在有需要均可以得到學習機會之提供,並強調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之相關性及整合性。

為進一步解釋終身教育思想,茲引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根據各國刊載有關之資料而綜合成二十條「終身教育公理」如下:

1. 「終身教育」這個概念是以「生活」、「終身」、「教育」三個基本術語為基礎的。這些術語的含義和對它們的解釋基本上決定了終身教育的範圍和含義。

2. 教育不是在正規學校教育結束時便告終止,它是一個終身的過程。

3.終身教育不限於成人教育,也包括並統一所有階段的教育,而且全面地看待教育。

4.終身教育既包括正規教育,也包括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5.家庭在終身教育過程的初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學習貫穿於一個人的一生。

6.當地社會在終身教育體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是從兒童與它接觸時開始的。

7.中小學、大學和訓練中心之類的教育機構固然是重要的,但這不過是終身教育機構的一種。它們不再享有教育的壟斷權,也不再能夠脫離其他社會教育機構而存在。

8.終身教育從縱的方面尋求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貫性。

9.終身教育從橫的方面尋求教育的統合。

10.終身教育與拔尖主義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張教育的民主化。

11.終身教育的特徵是,在學習的內容、手段、技術和時間方面,既有機動性又有多樣性。

12.終身教育是對教育進行生動有力的探討,它促使人們能夠適應新的開發,自行變更學習內容和學習技術。

13.終身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各種可資選擇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4.終身教育有兩個領域,即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這兩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作用的。

15.通過教育來實現個人或社會的適應機能和革新機。

16.終身教育的機能,克服現行教育制育的缺點。

17.終身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維持和改善生活的質量。

18.實施終身教育有三個主要的前提條件:提供適當機會、增進學習機會提高學習能力。

19.終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組織化的原理。

20.在付諸實施方面,終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體系。


二、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

其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遠於1972年的,,《學會生存》報告書中已一併提出了“終身教育”及“學習型社會”(Learning Society)兩個互補的基本觀念。如果一個人可以獲得“終身教育”,就需要有一個理想的“學習型社會”去提供各種教育(學習)的機會,以滿足其生活上或工作上的需要。因此“學習型型會”內的所有組織及結構,無論其性質是經濟性的、政治性的、社會性的也好,都要有提供“教育”的功能,而不單以傳統觀念去期望學校去提拱制度化的教育。終身教育人士為回應“學會生存”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學會學習”的具體能力學習。因只有“學會學習”才能真正可以在急促進步的社會及科技轉變中“生存”下來。而“終身學習”這個名詞開始備受關注。

美國高等教育領域以其學術性的優勢,率先對“學習型社會”觀念作出正面回應。美國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發表的《邁向學習型社會》(Towards a Learning Society)報告書中強調了“學習型社會”要包括建立回歸(回流)教育制度、開辦及利用社區學院、遙距教育及開放大學。

無論聯合國經合作組織(OECD)及教科文組織(UNESCO)在九十年代發表與“終身教育”有關的重要文件均再三強調“學習型社會”之重要性。茲引用作進一步描述“學習社會”的理念:

- 在一個“學習型社會”內,應於每個角落均建立開於式學習機會、更要以輔導服務及資訊服務等機制加以支援(OECD1995)。

- 向“學習型社會”理想邁進,於其內之各個組織及個人均應變成學習的資源,並藉此達到強化個人的能力去適應其生活(UNESCO 1995)。

- 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亦強調邁向“學習型社會”的途徑應包括下列要點:鼓勵獲得新知;促進學校與企業界緊密合作;促進社會的統合;照顧弱勢群體;精熟三種語言及兼容資本投資與人力訓練。

“學習型社會”這個“可行的烏托邦”是根據每個人的需要及天份去學習,不論時間、不論地點及不論方式。最終結果可使任何人可以根據其生活及工作之情況來實踐學習(UNESCO 1996)。


三、學習型社會與終身學習

綜合各國際組織的文件及報告書,“學習型社會”可以說是為保證所有人能有“終身學習”機會的一個理想環境。這個環境無論於何時、何地、為何人、何種學習需要均提供“學習”機會,並應設有各種層次、各種形式及各種支援服務以滿足每一個人的生活及工作上的“學習”需要。

1997年7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十二年才主辦一次的“第五屆國際成人教育大會”正式於德國漢堡市舉行。會議後之宣言被各國代表要求定名為《成人學習宣言》而不稱為《成人教育宣言》以便向全世界政府、成人教育機構及成人教育人員呼籲成人教育應以激發、鼓勵、引領及輔導成人去“主動終身學習”,而不是“教”他們知什麼知識和做哪些事情。而且宣言亦強調了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領域之合作,尤其在離校青少年問題方面,更已被宣言列入為成人教育的工作重點之一。

歐美各國90年代中開始已用“終身學習”取代“終身教育”,如英國派出在0997國際成人教育大會致詞的有關部長名銜就是“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江澤民主席的講話就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學校要進一步向社會開放,發揮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教育等多種功能。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強相互間的銜接與溝通,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多次受教育的機會。要以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系統,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是次會議主要確定全面施行之“素質教育”,其實就是反背誦、反填鴨、和反應考,強化學生之分析、應變、生活、學習等能力。

上述史實可以證明全世界華人社會最遲已於1999年底全面地將帶主動性的“終身學習”名詞及行為普及化。而“終身教育”一詞,仍會用作指出教育哲學、概念及體系,以別於“終身學習”所指出的集體或個人的主動學習行為或表現。


四、終身學習與澳門發展

  • 澳門最新發展情況

澳門回歸後隨著賭權開放及認定旅遊博彩業為澳門的經濟發展龍頭行業後,2003年開始澳門的經濟增長是驚人的。但特區首長何厚鏵卻說出:“我們的經濟發展怎樣能更好地和社會發展協調並進?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怎樣才能保持可持續的發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實際上都指向當前的社會共識:逐步提升澳門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但他亦同時指出:“經濟結構的單一狀況,使社會潛伏著不穩定的因素;...優秀人才的不足和優質服務觀念的薄弱,制約著澳門進一步發展;公民意識和文化素養的提升,與近年社會的急促變遷亦未同步...確保社會和經濟的協調、進步,就必須持續不懈地致力於提升我們自己的素質和社會的綜合競爭力。”(2005年施政重點)

  • 經濟發展、競爭能力及終身學習

現代的經濟發展是一「全球化」的經濟模式。此類經濟模式建立在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但又互相競爭的關係上。澳門的經濟發展無可避免地亦在此「全球化」的大趨劫下進行,是有需要加強自身的競能力的。

除了發揮傳統優勢及未來回歸後與中國更密切的優勢外,增強本澳在國際間之競爭力方為持續之優勢。故本澳除改善經濟環境外,人力資源的發展乃至為重要,亦因本澳乃一缺乏物力及天然資源之小地方的原故。

尤其澳門特首已承認澳門現在經濟結構單一及人才不足,是有需要急速培養有靈活性及轉業性強的人力資源。而要大事發展人力資源,實有賴於充足、優質及永續的教育。以國際教育界之共識「全民終身學習」可提供這方面之保證。

  • 社會穩定、文化發展與終身學習

七十年代及以前,澳門經濟仍未騰飛之際,澳門是一個樸實的小城市,是一個互相熟悉的小社會。在較單純的社會化過程及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澳門當時亦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

八十年代初的經濟騰飛,各種不同族類的新移民人口的增加及都市化的新文化影響下,傳統而安定的社會結構受到衝擊。加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影響,新而有效的社教化及內在行為規范模式均未能趕及確立。而葡國的統治者亦對此極不重視,以致社會亂象頻生,罪案層出不窮,尤其1999年回歸前暴力事件之普遍,已錯誤地教化了澳門居民「要畏強權、要謀私利、寧棄大義」的功利意識。

要確立一套現代化的倫理觀念及內在行為規範模式,方能配合特區政府的滅罪治安政策,而且方是「治本」的方法。當然,進一步我們期望澳門人能發展出本身被其他人尊重而又有特色的「澳門新文化」,以別於殖民政府下之澳門文化。

當何特首也確認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之社會共識是“逐步提升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時,社會的討論亦同時依賴以全人發展的教育去營造及確立,而全民「終身學習」亦是達至理想的有效過程。

五、保證終身學習的“澳門學習型社會”

澳門特首何厚鏵在他競選連任第二屆(2005-2009)特首時的教育政綱中曾承諾:“將強化持續教育和不斷學習的觀念,努力創建學習型的社會”但又應如何創建呢?本人則有以下之建議:

  • 先將成人終身學習的態度及方法普及

「做到老、學到老」這句說話已普遍存於澳門中國人腦海之中,加上八十、九十年代澳門的成人教育活動越來越蓬勃,多所老人中心以至由理工學院主辦之老人書院均在推行老人的終身教育活動,將「終身學習」的態度及意識普及的工作已有了一個開展的基礎。

但被牽動去「參與」教育活動與主動「自覺」需要及懂得「自學」方法畢竟是不同的意識。前者是受外間影響及是解決問題取向的(problem-solving orientation);但後者是有前瞻性及主動性的(pro-active),而且學習者(learner)更懂得利用有效的自學方法及工具去協助其學習。

因此,除繼續向澳門市民推崇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外,由受過成人教育或終身教育專門訓練而又有實踐經驗之培訓者向成人學習者去普及「自學」應有的態度及方法是必須的。事實上澳門政府教育部門的組織法令中有關「成人教育中心」(葡文為終身教育中心)的職能之一就是要鼓勵「成人自學」,故由政府支持開展成人終身學習的普及是合理兼合法的。

  • 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攜手共建「終身教育體系」

前澳門政府有意識地將「教育」分為「高等教育」及「非高等教育」,以便直接操控高等教育。只將大部分由「私校」組成的「非高等教育」領域開放給有「私校代表」參與的「教育委員會」作比較民主的討論。亦即是說澳葡政府從未有意將「教育」全面性、整體性及綜合性地研究與公開討論。

澳門於九九年十二月廿日成為特區。特區首長何厚鏵先生在他的競選大綱中明確地寫出要改善對青少年人的教育就要:「......減輕學生不堪負荷的功課考試壓力,逐步摒棄填鴨式教育,引進和發展?發式、參與式和互動式教學……全面開發學生的德、智、體、群、美,使他們培養出自覺自主的積極人格。既有澳門的本土意識,又有國家民族的觀念和促進人類進步的胸懷。……青少年的成長,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成敗有密切關係,同時,亦與社會的薰陶息息相關。」

而且他又強調:「教育設有年齡的界限,特區政府應當創造條件,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和在職進修,使澳門的終身教育得到推廣和普及,鼓勵閱讀風氣。」

將何特首之教育政綱對比本文引用之「終身教育」公理,可知「終身教育」的精神已存在於澳門這個新的特區領導人的政網之中。雖然短期來說,澳門的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仍須各自完善,但本著教育「一體化」與「全人化」的終身教育觀念,兩個教育領域共建「終身教育體系」以更有效及更有連貫性地給與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們一個「無處不可學、無時不可學」的大教育環境是邁向創造澳門「終身學習社會」的重要一步。當然兩大教育領域均應按照本文曾引用之國際機構所提倡的原則及方法去共同合作去改革澳門的教育。

  • 在實驗性社區內建立「社區教育網」

選擇進行實驗之社區人口最好為五萬人以下,有較鮮明地域界限,而且最好靠已具備「社區」各樣應有的建設(如中學、小學、圖書館、街坊會、工會、診所、老人中心,政府的分支辦事處等……)

既然正規學校教育與非正規成人教育要共同適應性地發展「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要進一步便到這個體系實際運作,須要多方面的配合,如推動學校改革、開放高等教育等。其中社會、學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展開全面的合作是有?「社區教育網」去實施的。這種合作在機會上已有共識,在澳門的實踐上則只有初步及表面上合作。茲論述如下:

(1)學校與家庭的合作:

合作的共識是較片面的;如學校找家長處理個別不適應學校體系的學生問題為主,家庭成員則甚少將教育責任主動承擔。更不幸者,是有些學校及家長均以「望子成龍」之心態為本,這些學校會以淘汰不優秀之學生為己任,家長則只期望學校傳授的知識「越多越好」。這種惡性的互為影響,是一個負面的合作基礎。

(2)學校與社會的合作:

現時澳門很多教育部門及社會團體當他們要履行其職能時,很多時都會以學校為對象。(如廉政,環保,家庭生活、政治意識……等)之宣傳工作等。可惜這種合作往往都是短線而無長遠計劃。這些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在學校施行工作當然是正當行為,但有時會流於「向上司交待」或增加其活動參加者的數目才重點與學校合作,故並無一持續性模式及策略。

(3)家庭與社會的合作:

這種合作是不對等的,因家庭成員在這種合作上往往是被動的,更可以說是錯誤的。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要很費勁才將一些家庭成員引出其「家門」,出去關心社會上的不同問題或協助社會發展。故家庭成員多是各種社會事務及活動的被動參加者而矣,祗有少數是以社團成員身份在某些活動上有參與組織的工作。而在教育事務上,能主動參與其子女就讀學校內事務的家長已是寥寥可數,更遑論參與整體社會的教育發展了。

(4)以「社區教育網」實施對青少年的「一體化」教育:

因應澳門社會普遍仍較重視正規教育,推動終身教育理想中之「家庭、學校與社會」之「一體化」教育理想,有必要先從正規學校入手。在理念上,學校均不會反對三者之互相配合去培育青少年人。一個推動文化地域性社區內學校間之協調組織是要先行的。這個「這個學校組織」可以「社區組織」的方法建立起來,當然政府的支持是不能缺少的。「社區學校組織」形成後第二階段是共同策劃如何以學校為主導角色去擴散至青少年家長及服務青少年之社區各種機構(包括政府的有關部門),這階段完成後,即表示一個為社區內在學年齡的青少年而設的「社區教育網」已初步完成。

 

丁. 從「學習型社區」到「學習型社會」

這個看似為青少年而「編織」的「社區教育網」實質上已開展了包括婦女的「家長教育」及社會道德觀念的公民教育,間接性已開始了學生以外的「社區教育」。下一階段:當青少年離校就業時,有關之職業輔導亦會將「社區教育網」擴展至擴展至僱主及工商企業機構,使教育網從教育層面擴大至政治層面及經濟領域。於斯時乃是成熟時機營造「學習型社區」。

根據九八年三月由台灣教育部編印之「邁向學習型社會」白皮書中,「學習型社區」是白皮書內的「各類型的學習型組織」之一,首要任務是「……致力於社區學習團體的組成,增加學習機會;其次是聯合提供學習單位發行學習通訊,倡導學習風氣;再其次是成立社區學習中心,建立社區的學習體系。」因白皮書是由政府主導,是策劃全社會去「邁向學習型社會」,故「社區」在白皮書內只是台灣的各種組織之一。

但因澳門的歷史、現況及政治情況有別,澳葡政府從未全盤考慮澳門全面發展終場教育的策略及方案,未來特區政府亦會以穩定發展的方式改革教育,故以現存正規中、小學校教育為主導,以連結家庭及社會去編織一個「社區教育網」去「一體化」教育在校青少年人是較為可行的第一步。

而且「社區」在整個澳門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或「邁向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是扮演了特別重要的橋樑角色,而不單是各種學習型組織之一。亦即是澳門要邁向學習社會先要靠家庭、學校及社區去編織一個針對在學青少年的「社區教育網」;再而以進化方式演變成為「學習型社區」。當各個在澳門之「學習型社區」已成功營造時,澳門這個小社會便一個終身教育理念中之「終身學習型社會」了。

這裡也須強調的是在「學習型社區」之營造過程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之各類工作也須在所有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及澳門行政及立法的領域中繼續遊說並取得配合演變的共識方可有效地進行有關之演變。所以第一個示範性的而成功的「學習型社區」將會是澳門成功邁向學習型社會的基礎。

六、澳門學習型社會所需的教育體系

甲、祖國給予的啟示

1999年六月底祖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當時的江澤民主席的講話就說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學校要進一步向社會開放,發揮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技術培訓教育等多種功能。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強相互間的銜接與溝通,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多次受教育的機會。要以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系統,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

乙、澳門修改教育制度法律的共識

2002年起,澳門政府,教育委員會及教育界人士已不斷提出意見要修改1991年制訂的,「教育制度法律」。

其中已達至的共識是包括全民教育、全人教育和終身學習環境之建立、強調以學校、社會社區及家庭教育之緊密聯系;但在教育制度的組成方面卻又未能互相緊扣。

丙、建議的「終身教育體系」

本人與「澳門成人教育協會」教育政策關注組成員於考慮澳門修改教育法律的社會共識及澳門應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科學理解下,建議了如下圖所示的一個能可全民教育、全人教育及終身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如能將之溶入未來的新「教育制度法律」,將更可保證澳門學習型社會的創建,進而保證澳門全民均可終身學習,更進而保證澳門的未來發展。

教育制度體系

原則/目標

全民教育、終身學習、全人教育...

教育環境

學校

家庭

社區

教育執行
模式/手段

正規教育

非正規/非正式教育

施行教育
分類(大類)

普通
學歷教育

其他
學歷教育

非學歷教育

家庭教育

社區教育

施行教育
分類(小類)

高等

高中

初中

小學

幼兒

職業技術教育

特殊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中小學(回歸)教育

職業培訓

成人掃盲教育

成人繼續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 學

校向社區開

放的教育活動

學習型家庭營造

親子教育

學生家長教育多代互學活動

各種家/校外的

教育活動

學習型社區的

營造及施行

分區性教育資源整合

成人掃盲教育活動

成人繼續教育活動

構建終身學習社會推
動終身學習


七) 參考書目

  • 《澳門特別行政區首長200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2004年11月16日)發表,澳門政府人口網站(gov.mo)
  • 《何厚鏵競選連任澳門特區首長政綱》,2004年版
  • 《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制度法律革案諮詢意見稿》澳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2004版
  • 《終身學習(創?號)》,澳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2002年6月版
  • 《澳門歷史,文化與社會》,(余振、崔寶峰及鄭煒明合編),澳門成人教育協會出版,2003年8月第一版
  •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澳門教育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出版,2000年11月版
  • 《終身教育理論與成人教育實踐》北京教育所研究院 成人教育科學研究所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 《何厚鏵參選澳門特區首長政綱》,1999年版
  • 《邁向學習社會(推展終身教育、建立學習社會)》,台灣教育部編印,1998年3月版
  • 《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胡夢鯨著)師大書苑 1997年12月版
  • 《構建學習社會》(謝國東、賴立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建立終身教育體系》(馬叔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Meeting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at Ministerial Level, 16-17 January 1996. OECD Paris 1996.
  • “Lifelong Education”, edited by Paul Belanger and Ettore Gelpi, UNESC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amburg, published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1995
  • “Educational Cradentials”,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The Center for Adult Learning 1995, Washington 1995(working paper).
  • “Realising Lifelong Learning-a Reality for All”. Overview and Policy Directions OECD,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Labor and Social Affairs, 1995.
  • and Social Affairs, 1995.
  • “Making Lifelong Learning a Reality for All”. Draft Issues for Discussion(draft papers for the 4th meeting of the OECD education ministers in January in 1996)OECD,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Labor and Social Affairs,1995.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No.3-5, 1994
  • 「外國成人教育」,孫世路編著,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年版。
  • 「終身教育的戰略」,(法)保羅.郎格朗,鍾啟泉譯,載「業餘教育的制度和措施」,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
  • 「學會生存」,上海師大外國教育研究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